如何建設典型村,必背鎮桂坑村結合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實踐探索了典型村發展的路子。在具體操作中,以共富組織引領、共富產業發展、共富鄉村建設、共富鄉村治理、共富鄉村改革等“五個共富”為目標,凝心聚力、掛圖作戰、破解難題,啃下發展的“硬骨頭”,使桂坑村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高山瑤寨,呈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如村容村貌日新月異、項目建設速度突飛猛進、綠化美化亮化碩果累累……經過半年以來的奮戰,作為“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村的桂坑村,書寫了典型培育的新篇章。
必背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堅定說著:“典型村培育方向要對、目標要明、方法要準、效果要好,關鍵一招是用黨建引領,推動典型村的培育建設”。
自桂坑村選定為第二批典型村以來,必背鎮黨委、鎮政府以“頭號工程”的力量奮戰典型培育。切實做好規劃、抓好建設、保障質量等。明確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為任務執行者,村干部為任務落實者等。如制定了《必背鎮“百千萬工程”桂坑村典型村選樹培育村工作方案》《必背鎮桂坑村典型選樹培育重點任務清單》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典型村培育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工作舉措。
必背鎮通過村干部學歷提升、青苗培育、“百千萬工程”專題培訓班等措施不斷提升桂坑村“兩委”班子綜合素質和謀劃產業項目、推進“百千萬工程”的能力水平。同時,持續推進“五強五優”十大行動,提高村小組長黨員比例,筑牢基層戰斗堡壘。截至目前,桂坑村已有3名“兩委”干部參加了學歷提升工程,村小組長黨員比例超過了77%。
此外,必背鎮持續推進村(社區)黨組織“雙向承諾”活動,融入“綠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內容,通過科學定諾、嚴格審諾、陽光亮諾、積極踐諾全流程,推進一批民生實事及“百千萬工程”重點工作落實,有效激發桂坑村黨建新動能。
桂坑村堅持“項目為王”理念,通過因地制宜謀劃發展特色產業項目,切實增強基層“造血”功能,讓集體經濟“壯”起來,讓村民錢包“鼓”起來。
桂坑村依山傍水,梯田和溪谷資源豐富,且省道249線橫貫全村,轄內有桂坑尾梯田和“彩石谷”等知名“網紅”景點。2023年以來,必背鎮搶抓“百千萬工程”戰略機遇,立足桂坑村特色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結合溪谷資源優勢,謀劃實施桂坑村文旅產業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建設項目,不斷完善桂坑村委及“彩石谷”“網紅”景點周邊文旅基礎配套設施,聯動桂坑村鄉村振興助農服務中心和周邊民宿、農家樂等,逐步構建桂坑小商圈和旅游副中心,將游客引進來、留下來。依托梯田資源優勢,持續推進桂坑尾有機米種植項目,村集體帶頭種植50畝,發動村民種植100畝,由桂坑村富村公司包收包銷,解決銷售難題,切實提升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益。
與此同時,桂坑村積極用好“一清單兩圖兩表兩平臺”,盤活利用了村委閑置屋頂資源,發展屋頂光伏發電項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超過6萬元的經濟收益。此外,必背鎮謀劃實施桂坑村旅游民宿項目,計劃盤活利用桂坑村轄區內的舊電站居民房,將其修復、改造重建,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民宿。并通過招商引資,引入第三方投資運營企業,加強與富村公司的利益聯結,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周邊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
“現在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干凈整潔了很多,花草樹木隨處可見,裸露的房屋外墻還有政府幫忙修繕嘞!”說起桂坑村的變化,正在桂坑口村活動廣場散步的盤大叔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去年以來,桂坑村按照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標準,通過黨建引領,鎮村上下聯動、村民積極參與,推進裸房整治、污水管網改造、無害化戶廁改造等事關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綠美鄉村建設、農村衛生保潔等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桂坑村,文體活動廣場、停車場、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堂、文化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優化提升。長者飯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兒童之家、鄉村復興少年宮等“一老一小”場所持續補齊完善,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據悉,必背鎮以“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堅行動和人居環境“十亂”整治為抓手,通過召開部署會、進村入戶宣傳和集中整治、常態化保潔等方式,抓實抓細典型村桂坑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典型村“十亂”整治行動30余場次,共發動鎮村干部、包點單位、護林員、黨員、志愿者、鄉賢、群眾等各方力量超過1000余人次,完成三清三拆19處超過1000平方,完成裸房整治120棟,清理房前屋后雜物150余處,整治亂堆柴火120余處等,村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同時,不斷優化農村保潔工作機制,明確保潔員職責和獎懲措施,實現典型村桂坑村9個村組及遷移點保潔員全覆蓋,村莊保潔質量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必背鎮黨委和桂坑村黨支部兩級黨組織積極響應“綠美乳源”生態建設號召,大力傳承弘揚過山瑤同胞“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積極組織鎮村干部職工、包點單位、鄉賢、黨員、群眾等力量,以“我為家鄉種棵樹”和“桂坑有你更綠美”全民植樹公益行動為抓手,圍繞桂坑村“四旁”“五邊”及庭院,按照宜樹則樹、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原則,扎實開展典型村綠化美化工作。截至目前,桂坑村在全域范圍內種植了閩楠、羅漢松、桂花、油茶等樹種共計1022株,植樹完成率達102%,村莊綠化500余平方米,打造鄉村微小景觀1片,實現典型村鄉村綠化增“顏值”提“氣質”。
“現在我們參與村中環境整治、為村莊發展建設提建議、做微小好事實事,甚至自覺做好家門口‘三包’,把自家庭院搞好來,都可以獲得積分然后去村委換生活用品,大家可積極嘞!”一位剛從村委兌換了洗衣液和卷紙的鄧姓村民笑著說。這是桂坑村在全域內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的一個縮影。
為加強鄉村治理,桂坑村制定了村規民約、積分制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積極開展積分超市、文明紅黑榜、美麗庭院建設、實行門前“三包”,廣泛開展村級議事協商,全面實行“四議兩公開”,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同時,以村規民約壓實責任、紅黑榜推動落實、積分制激發動力的方式,創新鄉村治理的桂坑村模式。村民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有力有序。桂坑村還獲評“2023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
此外,桂坑村以擦亮“全國文明村”金字招牌為抓手,成立了黨員、巾幗、治安聯防、“護路哨兵”“森林防火·守衛瑤山”等多支志愿服務隊,結合開展“百千萬工程”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化解、治安巡邏、幫扶慰問、護路、法治宣傳、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做亮典型村桂坑村“瑤山八角花”志愿服務品牌,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為家園的守護者、建設者,凝聚起典型村培育建設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