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場景在桂頭鎮隨處出現。近年來,乳源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實施國家級試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為契機,通過生態空間、人居環境整治、生態產品進行全域優化布局,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得以實現,奮力打造韶關樣板。
進入新時代,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效益?自桂頭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乳源以規劃為引領,將“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三提三化”示范創建工作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空間無序、產業低端、生態環境亂等問題,加快推進農村建設步伐,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基點,使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走向縱深。
以鄉村規劃引領 打造優質空間資源
走進桂頭典型鎮,見干凈平坦的水泥地在村子里一眼望到頭,白墻黑屋頂、古色古香的房屋錯落有致,前房后屋,大池塘、小花園……“現在的村子之所以整得那么漂亮、這么有桂頭特色,主要得益于繼承傳統歷史和聽取群眾意見?!比樵醋匀毁Y源局工作人員說道。
以共享促進共益 增強村民幸福感
“乳源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環境優美,是療養勝地。”一名居民說。近年來,乳源不斷強化各項舉措,探索生態補償機制,小步“追清”,大步“追治”,全縣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提升,生態補償效應進一步顯現——2024年度乳源獲生態補償金2.1億元,水質指數持續保持全市前列。
以資源轉化變現 提升生態產品價值
資源轉化變現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實現綠水青山轉化?乳源給出了答案——用深度融合的“金鑰匙”打開生態價值轉化之鎖,讓好山好水得到快速“變現”,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持續“賦能增值”。
開設旅游路線。乳源通過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以創建嶺南國家公園、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整合利用山水林瑤禪谷等資源優勢,開辟農禪納福休閑游、綠野仙蹤康養游、南嶺尋幽古道游、瑤族風情體驗游和田園野奢露營游5條全域旅游路線。2022年至今,五條精品旅游路線產生旅游收益約3.12億元,生態價值得到高效轉化,生態產品變現能力持續增強。
開發生態產品。乳源加強生態品牌培育,利用豐富的生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開展茶葉、生物制藥產業,打造一流“綠色食品牌”。全縣種植優質稻8萬畝、特色水果26265畝、瑤山茶8740畝、高山蔬菜54590畝、中草藥14890畝,成功創建省級蔬菜、瑤藥、油茶等3個產業園,推進精致農業規模化發展。建立“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做優做響“乳源三寶”“瑤山茶”“乳源油茶”等品牌,培育“一村一品”33個、“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52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3個。寶華農科公司山茶油成為了廣東省首個碳中和食品、全國首個山茶油碳中和產品。目前,瑤藥產業園中5家實施主體與25個村集體分別簽訂聯農帶農協議,每年按投入資金總額的10%及其資產性收益率3%進行分紅,2023年分紅已落實87.48萬元,生態產品價值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