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乳源新聞 > 專題報道 > 熱點專題 >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農業農村部試種項目!一六鎮“再生稻”兩造畝產達1884斤

        時間:2024-11-15 11:43:32 來源: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 訪問量: -
        【字體:
          一六鎮東七村傳來好消息,其所承擔的農業農村部再生稻試種項目取得成功。種植的60畝絲苗米“青香優19香”再生稻示范片,頭季稻畝產1213斤,再生季畝產671斤,兩造畝產達1884斤。

          圖片

          再生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即種一季收獲兩季的種植方式,在早稻收割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養分和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下,再長一茬,再收一季。再生稻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

          圖片

          再生稻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點,再生稻栽培不需要犁耙田、育秧、移栽等栽培環節,是一項管理技術簡單、前期投入成本低、效益高的栽培方式。而且,再生稻生育期短,生長期一般為60~80天,特別適合積溫在水稻生長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粵北丘陵山區,或需發展冬種效益農業的地區,可利用一季早中稻收割后培育再生稻,充分利用當地氣溫、光熱資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單位面積總產量,并為冬種農業預留更多時間。廣東的再生稻留茬低,產量高、稻米品質好,比正常季水稻減肥減藥,更綠色環保。

          圖片

          省農業推廣中心首席專家、省種子協會會長林青山教授表示,一六鎮環境優越,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發展高端絲苗米產業。如果頭季稻能合理密植,相應提高拋插密度,機收時注意曬干田防壓壞稻頭、留茬越低越好等技術措施到位,兩造畝產量可進一步提升,可望突破2000斤,節本增效顯著。
          一六鎮負責同志表示,由中民富(廣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牽頭種植的再生稻項目,經過一年多來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重大突破,成效顯著,進一步堅定了一六鎮打造生態農業、以糧食產業為主的專業鎮發展方向。
          當地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負責人也表示,接下來,在一六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著眼于一六鎮資源稟賦,按照“企業+科研院校+農戶”的思路,計劃用2—3年的時間大力推動打造“4+1”模式糧食產業專業鎮,即大力培育再生稻基地、新優水稻制種、育秧育苗中心、專業大米生產以及大米精深加工的“4+1”生態產業發展模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