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種植的是奧奇娜扁包菜,今年畝產平均是12000到15000斤,最高能到18000斤左右。”賴雄輝介紹道,“我的包菜主要是銷往珠三角地區,也會賣到餃子廠做餡料。一次出貨量大概能有二十萬斤。”
興一項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蔬菜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種植、管理、采收等各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不僅為當地及周邊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更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我長期雇傭村里20多名村民來做幫工,最多時候能有40多名。他們一年在家里干活就可以增收2-3萬元。”賴雄輝說。
賴雄輝從2021年開始返鄉種植蔬菜,親力親為,經過除雜草、翻耕地、開壟溝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后,把村里讓沉睡的“撂荒地”煥發了勃勃生機,“明年計劃繼續開墾撂荒地300多畝,春季主要種植辣椒、豆角、香芋南瓜等;秋季主要種植芥蘭、包菜、白菜等。”
據了解,大橋鎮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強化鄉村振興車間建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繼續推進大橋高山蔬菜瓜果、“大橋石鯉”等優勢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今年共發展商品蔬菜種植基地23124畝,主要有上海青、白蘿卜、包菜等品種,預計總產量26299噸。堅持以“優品”促“優價”,帶動當地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就業等途徑增收,把“前景”變“錢景”,擦亮大橋鎮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鎮——“農業專業鎮”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