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09 10:07:41
來源:大橋鎮
訪問量:
-
行走在大橋鎮的田野上,不時能看到一座座俏皮可愛的水果房,它們為大橋鎮的鄉村圖景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大橋鎮水果房是以大橋高山蔬菜瓜果為原型進行設計并制作的,主要包括青溪洞黃桃,紅星玉女小番茄,柯樹下香芋南瓜,深源村貴妃西瓜,岐石、大坪油茶果等,將這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水果房裝點在田間地頭,既為農戶擺放農具帶來方便,也具有文旅觀賞打卡的作用,宣傳了大橋鎮的農業特色產品和農業產業。
青溪洞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緊貼南嶺國家公園,溶蝕高原地貌顯著,石頭山多,地勢高,地表缺水,土層微薄,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無霜期長。青溪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產出的黃桃可謂一絕,個大、形正、肉脆、味甜,咬上一口,飽滿爆汁,沁人心扉,對干渴的身體的一次絕佳滋潤,令人充滿元氣。黃桃的營養價值很高,胡蘿卜素的含量也比普通桃子高將近兩倍,含有膳食纖維以及鈣、鐵等多種營養元素。常吃黃桃能夠有效的預防衰老,還可以生津止渴、滋陰補腎、降低血壓。
乳源瑤族自治縣際城聯合種植合作社是一家集黃桃種植、初加工、銷售、農旅采摘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社。經過近10年的發展,青溪洞黃桃產業的規模逐漸擴大,從2015年的150畝發展到今天的350畝規模,年產量約100噸,年產值可達180萬元。通過“水果+直播+電商+旅游”的營銷模式,全面助力水果產銷,將黃桃采摘、休閑觀光等農業休閑活動與當地的旅游資源相結合,開發鄉村旅游經濟,打響“黃桃+農旅”名號,實現經濟增收,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 結合“百千萬工程”綠美建設工作,青溪洞村發展了一條圍繞黃桃特色產業的“黃金”振興路,連片山地、四旁五邊種植黃桃,如今青溪洞黃桃也成為了名號響亮的特色品牌。青溪洞村逐漸擺脫了高寒石灰巖貧困山區村的困境,成功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黃桃村”。 
今年6月種植,9月上市,畝產量3.5噸,總產值約600萬元。紅星村“玉女果”——小番茄產業當年結碩果,叩開了致富門。在“玉女果”種植基地,一排排果藤上掛滿了鮮紅可愛、玲瓏剔透的小番茄,一群群農民正喜笑顏開地摘果裝果,一箱箱令人垂涎欲滴的“玉女果”裝上車廂運往外地……雖是秋冬季節,卻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大橋鎮紅星村切實抓好“玉女果”項目的發展,并作為主導產業帶動村域經濟的發展。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奮斗,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種植“玉女果”63畝,喜獲豐收,年產值約600萬元,為乳源“百千萬工程”注入了強大動力。 “玉女果”基地選擇在南嶺山下的紅星村,基于自然條件的優越。區內雨水充沛,氣候適宜,土地資源豐富,水質優良,無工業污染,可生產出優質高產的小番茄。通過東莞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牽線,大橋鎮引進臺商種植臺灣“玉女果”,以“公司十基地+農戶十文旅十市場”等模式運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產品的價值外,還為農戶就業增收、土地不撂荒、引進資金、旅游開發、兩岸交流等創造了便利條件。 公司的目標是從2023年3月至2026年2月建成大橋鎮南嶺田園綜合體。采取農文旅融合的舉措,探索“百千萬工程”的發展路子。項目投資5000萬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建設種植基地;策二期建設觀光、采摘、研學一體化基地;第三期建設休閑餐廳及民宿等旅游項目。在縣、鎮、村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第一期“玉女果”種植基地已建成并運營,產品已于今年9月上市,采摘期為3至4個月。巾幗芳華,柯樹下南瓜

巾幗不讓須眉,紅顏更勝兒郎。大橋拾農合作社的鄧仁鳳是大橋鎮的種植大戶,她是一名外來媳婦,流轉連片土地開展香芋南瓜、貝貝南瓜、貴妃西瓜、黃煙、水稻的規模化種植,帶領村民尤其是在家的婦女實現就業,為我鎮的撂荒地復墾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大橋媳婦的鄧仁鳳,曾經也是“城漂”一族,因始終對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念念不忘,2013年她決定回家鄉搞生產,承包了100多畝地用于種植蔬菜、黃煙,帶動村里10位婦女就業。她東奔西走,開荒、租地、學技術、找銷路。2016年種植基地達到500多畝,同年底乳源拾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十年間,鄧仁鳳“厚”植干事創業精氣神,“結”出高質量發展碩果。她帶領村民們克服重重困難,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開墾荒地、流轉閑置土地,種植基地面積從100、300到上千畝,帶動就業人數從10人、20人到現在的上百人。到2023年底,拾農合作社種植基地面積已達到5000余畝,且種植面積還在繼續擴大,吸收了20余位種養大戶作為社員,帶動的就業人數也已經從本村擴大到鎮區其他村的村民。到了農忙季節,用工高峰時期達到200多名工人。農戶在得到流轉收益的同時,勞動力也得以解放,使得農民實現“上班工資+土地流轉費”雙收入。 她的合作社也越辦越好,合作社已注冊“深源春”商標,近年來陸續獲評“立信商戶”、2020年度韶關市巾幗創業示范基地、2022年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項目實施主體單位、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等榮譽及證書。種植的蔬菜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基地實現規模化生產,生產出來的高寒山區蔬果不僅深受珠三角人民的喜愛,其中的香芋南瓜更是收到了來自臺海的好評。
種植油茶不僅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大橋鎮以綠色產業發展作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抓手,發動群眾共植樹造林,開展撫育和國土綠化工作,油茶種植有效彰顯了生態治理效果。位于岐石村中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大坪村的亞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是油茶企業的佼佼者。中順公司采用公司+科技+農戶的合作模式大力推進產業振興,培養一批脫貧致富帶頭人。通過致富帶頭人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目前自有油茶種植基地近萬畝,合計進入采摘期的有6000畝。
2021年,大橋鎮獲評省級“一鎮一業”油茶專業鎮,岐石村成為省級“一村一品”(油茶)專業村。岐石村地處高寒石灰巖山區,曾一度存在較為嚴重的石漠化現象,“九分石頭一分土,寸土如金水如油”曾是當地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油茶樹是天然的抗燃樹種,耐旱、耐寒,前期五六年投入后,進入盛果豐產期后,油茶樹就變成持續產生收益的“綠色銀行”。 在大橋鎮一共建有32個水果房,它們分布在紅星村、巖口村、紅云村和深源村4個村委。大橋的水果房以獨特的設計理念與豐富的功能內涵,為大橋鎮的農業產業升級、鄉村旅游發展以及文化傳承傳播注入新的動力,讓大橋鎮的農業特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讓大橋鎮的鄉村魅力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