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云水間,乳源過山瑤。乳源瑤族自治縣,這個位于廣東省北部的小城,是廣東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自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置縣,以鄉名“乳源”為縣名,至今已有856年。
1963年6月29日,國務院第133次會議批準設立乳源瑤族自治縣。這一年,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310萬畝土地,總人口100507人,其中,瑤區面積424平方公里,63.5萬畝土地,瑤族人口9091人。1963年10月1日至2日,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慶祝大會在縣城(今乳城鎮)隆重舉行。入夜,小小的縣城里,瑤族同胞歌聲四起,通宵達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自治縣成立、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當家做主的喜悅與祝福。
櫛風沐雨六十載,瑤漢攜手長鼓舞。60年間,瑤漢干群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奮勇進取。乳源先后四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獲評“全國民族自治縣(旗)科學發展示范縣”“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中國最佳民族生態旅游名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世界過山瑤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瑤繡之都”“中國金融生態縣”。
進入新時期以來,乳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產業化,促進文化旅游健康產業大融合。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近年來,乳源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20年,乳源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21年,乳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2022年,乳源GDP同比增長3.2%,增速全市排名第二,探索出綠色發展的“乳源路徑”,獲評廣東省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被國家發改委推送為全國第一批18個《走進縣城看發展》報道對象之一在央視頻道播出。
六十正青春,未來更可期。在這個熱烈喜慶的時刻,讓我們走進美麗乳源,回望奮進歷程,感受瑤鄉發展脈動,凝聚前行力量。”
乳源是山區農業縣。1963年,首屆乳源人民代表大會作出決議,在以農業為基礎的前提下,保證優先發展糧食生產,同時全面發展山區多種經濟,積極經營林業和畜牧業。
然而這一年,乳源連續六個月未下過雨,旱情嚴重。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當年全縣糧食總產達4984.4斤,創造了“大旱之年田滿水,不見災痕見豐收”的奇跡。
時光荏苒。60年后,僅桂頭鎮一個鎮,種植優質水稻約2.9萬畝,年產量可達1.3萬噸。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之一,近年來,桂頭鎮把建好高標準農田、種好高產莊稼作為重點,推動水稻、蔬菜、香芋等生態產業化的發展,全力打造南嶺“魚米之鄉”“乳源糧倉”“稻花飄香”等品牌,成為如今乳源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眼代表。
60年初心不變。歷屆乳源縣委、縣政府始終立足筑牢農業根基,發展綠色產業。特別是近年來,乳源聚焦鄉村振興,堅決穩住農業農村“主戰場”,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完成撂荒地復耕復種面積2.835萬畝。截至目前,2023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48萬畝。乳源生豬存欄超12.3萬頭,商品豬檢疫出欄數量累計約16.5萬頭。全縣農林牧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3.11億元,增長10.4%,增速排韶關市第二。
60年日新月異。如今,乳源堅持“以生態興產業、以產業促生態”的綠色發展思路,做優做強現代農業,搭建產業集聚平臺,帶動現代特色農業規模化種植,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功創建南嶺蔬菜產業園、瑤藥產業園和油茶產業園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中藥材倉儲物流廣東區(乳源)基地揭牌運營。全縣種植各類中藥材面積2.8萬畝,南嶺特色水果4萬畝、油茶樹7.8萬畝。寶華農科生產的山茶油成為廣東省首個碳中和食品,也是全國首個山茶油碳中和產品,走出了一條保護生態和加快經濟的互動雙贏路徑,成為綠色發展乳源樣板。
通過經營主體和農業品牌效應,帶動特色農業項目新發展。截至目前,乳源累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13家,“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33個。創建專業鎮5個、專業村21個、“菜籃子”生產基地5個,通過“二品一標”認證產品23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2個,省“名特優新”產品11個。同時,依托系列農產品推介活動,乳源名片逐漸打響。參加“2023鄉村振興與產業幫扶大會暨新華網溯源中國‘種子計劃’第二季”活動,成功與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入駐新華網溯源中國“種子計劃”,正式向世界遞送乳源名片。
與此同時,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深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持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強鎮富村公司不斷做優做強。截至目前,全縣9個強鎮富村公司累計營業總額為3507.72萬元,利潤157.26萬元,分紅35.77萬元。其中,營業額較大的大布鎮峽谷振鑫公司563萬元、一六鎮共贏公司521.82萬元、乳城鎮振業公司505.25萬元。推進“百村十萬+”工程,全部行政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10個行政村集體經濟達到50萬元以上。
1963年,全縣有6家國有工業企業,年產值374萬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7%。1965年,相繼辦起縣農機廠、松香廠各一間,乳源的工業逐步由傳統手工作坊式走向機械化生產。同年,乳源國有企業產值達到531萬元。回首這段篳路藍縷的創業史,令人不勝唏噓。
2022年,乳源規上工業產值已突破200億元大關。在大力發展工業方面,乳源有著厚實的制造業優勢。近年來,乳源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項目為王,大力實施“一廊一園”發展戰略,堅持“強鏈、延鏈、補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提檔升級,持續做優做強制造業。
乳源先后出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0條政策措施,成立全市首支縣域產業基金。支持企業創新發展。2022年投入技改資金4.5億元,新增研發機構6家,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7家,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乳源一方面,持續升級打造乳桂經濟走廊產業創新示范區,現已基本形成以健康產業、先進材料、航空產業、總部經濟為主導的四大產業體系。2023年安排在乳桂經濟走廊的重點項目共60個,總投資230.86億元。其中重點布局了高新材料制造產業集群。東陽光璞泰來二期、歐萊等項目動工建設,引進永恒、禾康一期等項目竣工準備試產。2020年,乳源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區產業平臺承載能力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圍繞“土地盤活、產業集聚、產城融合”三大目標,積極探索乳源東陽光“廠區變園區、產區變城區”發展新路徑,統籌推進乳源東陽光“雙變”試點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宜創、宜業、宜居、宜游、宜享的東陽光高科技產業園區。自2021年乳源東陽光“雙變”試點改革實施以來,共盤活22宗低效用地957.49畝,引進璞泰來氟樹脂項目、年產4萬噸高精度鋁箔新材料項目、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年產2萬噸殺菌劑禾康精細化工、廣東歐萊高純金屬制造、鴻源環保科技1.5萬噸/年廢有機溶劑綜合利用項目和4座標準廠房等項目。電子材料產業是東陽光的優勢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鋁電解電容器用電極箔生產基地,現已形成百億產業集群。隨著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新能源、大數據、物聯網的廣泛應用,電子材料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東陽光在自身穩步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富源工業區的富之光、恒揚、勝藍等電子材料相關企業的發展,推動更多上下游關聯企業落戶園區。“十四五”期間,東陽光還積極壯大新能源產業,配合開發區重點引進電池、模組、充電樁等上下游企業落戶乳源,共同打造新能源綠色百億產業集群。
乳源旅游資源豐饒,擁有“山、水、林、瑤、禪、谷”等六方面的特色優勢。60年來,乳源的旅游業從無到有,從旅游市場的無名之輩,到迎來無數省內外、國內外的旅行者,成為一顆熠熠生輝的“南嶺明珠”。
在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之后,乳源趁勢而上,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提高乳源旅游資源資產價值化水平、規范治理水平,整體優化縣域內旅游環境和質量,拓展旅游發展空間,釋放旅游業態發展潛力。
以加快全域旅游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招商引資,發展高端文旅產業和產品。圍繞“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規劃建設環南水湖鄉村振興示范帶旅游驛站建設、瑤街文化氛圍提升等重點亮點項目21個;大力推進文旅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建成云門山生態文化旅游區、藍山源旅游區、云門5季文旅度假地、嶺頭村民宿等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文旅項目,培育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4個;依托南嶺國家公園建設,完善森林旅游特色路線,加快通天籮、必背瑤寨、紅豆杉森林公園等閑置旅游資源盤活利用,打造文旅產業全鏈條經濟。同時,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旅游品牌創建項目,推動住宿業品牌升級,培育限上住宿業酒店7家、星級民宿8家、星級旅游飯店2家、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家以及文化主題旅游飯店(銀鼎級)、省級技術工人療休養基地、省級古驛道鄉村酒店、省級鄉村民宿示范點各1家。積極打造和推廣5條旅游精品線路,成功申報3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沿線輻射帶動涉旅企業數10家。
大力推進旅游+戰略,加快旅游與文化、教育、研學、農業、大健康等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依托瑤繡等非遺文化資源和西京古道等歷史文化資源設計創造出多種極具乳源特色的文旅產品,建成全市首家非遺文創孵化基地,成立非遺文創產業促進會,推出非遺文創旅游手信200余款,促進傳統非遺時尚化、生活化、產業化發展。通過實施“非遺進景區”“非遺進酒店”等特色項目,攜手文旅企業推出瑤族長桌宴、草地音樂會、水上狂歡節等特色活動,開發推廣近郊游、康養游、自駕游、研學游、戶外營地游等多種旅游產品,形成云門山赴瑤坪、陽光湖農旅公園、鮮花盛開的村莊、天井山正念空間等多個農文旅融合、文商旅融合體驗點。成功打造“十月朝”文化旅游節、西京古道文化旅游節、南嶺星空音樂節、“消怨火”糍粑文化節、天井山森林漫步節等節慶與活動品牌,叫響了“世界瑤鄉·療愈圣境”名號。2023年中秋國慶節前后,圍繞廣東省慶祝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稻田里·南嶺秋收大會和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充分整合利用全縣文旅資源,成功舉辦40多場文旅體活動,切實提升乳源知名度美譽度,構建起“產業圍繞旅游轉、產品圍繞旅游造、結構圍繞旅游調、功能圍繞旅游配、民生圍繞旅游興”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使乳源真正成為一個大型旅游綜合體,逐步成為大灣區乃至國內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
六十年不長,一萬年太久。今日乳源,只爭朝夕,正在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聚力打造強富綠美新瑤鄉。砥礪同心舒畫卷,風勁帆滿啟新程。乳源正向著走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縣前列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