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錫,字夢征,號東齋,江西清江(今江西省樟樹市清江縣)人,南宋時任韶州府司理。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劉天錫受韶州知府差遣,前來乳源負責籌建乳源縣,歷時兩年零4個月,完成籌建事宜。劉天錫在籌建乳源縣期間,攝政4年。此間,重視當地的教育事業,建造學校,“撤境內浮屠之無名者二十區,取其材磚,甃縣學以樹牌坊”。招賢納士,聘請賢達儒才來乳源任教。“敦請宿儒為師,取屬鄉曲江、樂昌之弟子員與凡民俊秀,皆來乳入學”。始而僻在山谷的乳源文教之風興起。故此,有稱劉天錫“德教遠播,學行絕倫”。乾道七年(1171年),新縣尹肖光大到任代政。后來,劉天錫定居于乳源九仙樨水(今乳城鎮健民下車村)。乾道七年(1171年),劉天錫親筆撰寫了《乳源縣記》(《乳源縣志·乳源縣記》),并立碑刻于其上。此后,《韶州府志》、《乳源縣志》以及其他有關史料均將此文收編入志,以備后人查考。同年,韶州知府周舜元為表彰劉天錫建縣之功,授予“開乳元勛”匾額。
劉天錫墓坐落在乳城鎮前進林屋西面春臼嶺半山腰,山形叫“觀音座蓮”,相對高度約50米,墓坐南向北,封土堆,石塊壘筑墓面,無碑,占地約50平方米。
現在乳城鎮、大橋鎮等地有許多劉天錫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