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太多不平凡意義的2017年已過去,我市各地陸續轉入經濟盤點時刻。在全市經濟平穩運行的總體趨勢中呈現一抹亮色的乳源,再次以其較高品質的發展底色令人耳目一新——
預計,乳源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超過9%,來源于乳源的財政收入增長26.6%,這兩項指標都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三。
一個經濟總量在全市排名靠后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如何在經濟發展和建設的競技場上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車?值此全市各地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之際,乳源的當家人、縣委書記鐘沛東欣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談體會:乳源要以大發展適應矛盾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種根本性轉變,在鐘沛東看來就是人民需要的內涵和層次已經大為擴展和提升,從以前對物質文化領域,擴大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或者說,在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后,人民群眾的追求已經變得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高質量和多層次。
“從乳源的實際來看,要特別突出大力踐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架起從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的橋梁,積極發展綠色工業、特色精品高效農業、生態文化全域旅游和總部經濟,實現乳源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鐘沛東侃侃而談。
他告訴記者,乳源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僅做好前瞻性部署,迅速掀起了學習熱潮,更重要的還在于做好分類指導,確保學習貫徹取得實效,做實十九大精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扎實推動乳源特色工業創新發展,盡快建成超百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精品高效特色農業,全面提高工業、農業發展質量,滿足全縣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鐘沛東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鐘沛東對此深有感觸,他指出,乳源在今后的發展中要不斷提高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民生保障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談發展:特色是乳源的核心競爭力
“特色、個性、魅力,將形成一個地方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乳源的發展將秉承和堅持這樣的理念。”鐘沛東說道。
事實上,在人們眼中,乳源不僅僅只是注重城市空間特色的塑造,在產業布局上也頗富自己的個性——
東陽光,這個乳源工業名優品牌,經過多年增資擴產,目前已發展成為以鋁箔電子材料、生物制藥兩大產業為主導,涵蓋磁性材料、電子元器件、氯氟化工、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的高科技股份制集團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鋁箔生產基地。按照乳源縣委、縣政府的規劃,3至5年后乳源還將再造一個“乳源東陽光”。
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園區經濟。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連續兩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產業園區。近幾年,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以園內企業投資、投產拉動經濟增長,園區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產值占全縣比重分別高達60%和80%。
在現代精品高效特色農業方面,乳源的高山蔬菜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還有特色文化、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等等,無不充斥著酣暢淋漓的乳源元素……
“我覺得,乳源最大的潛力就是自己的特色。乳源雖不大,但乳源可以做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小而強。”鐘沛東滿懷信心地說。
談未來:對建設美麗乳源充滿信心
談起乳源,鐘沛東用“老”“少”“小”“名”“旺”五字加以概括。說它“老”,因為乳源置縣已有近千年歷史;所謂“少”,指的是1963年10月成立乳源瑤族自治縣,是廣東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而“小”指乳源人口不多,全縣僅22萬人;“名”說的是乳源“世界過山瑤之鄉”這塊招牌,這里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特色享譽華南;而所謂的“旺”更是有目共睹:改革開放近40年來,乳源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發展勢頭十分搶眼,尤其是最近三年經濟增速一直排在全市最前列。
鐘沛東到乳源履職時間并不長,但其足跡卻幾乎踏遍每一個鄉鎮和許多村莊,所以對乳源的縣情摸得相當透徹,因而對乳源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采訪中,鐘沛東如數家珍似地向記者羅列出了乳源得天獨厚的六大優勢:非常優美的青山綠水的生態資源優勢;非常豐富和多元的文化優勢;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非常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非常厚實的產業基礎優勢;非常吸引投資者的少數民族地區稅收優惠政策優勢。
而如何依托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將六大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鐘沛東為班長的縣委班子的發展思路十分清晰,那就是在四大領域尋求更大突破:一是發展大健康產業;二是利用少數民族稅收優惠政策發展總部經濟產業;三是發展航空經濟產業;四是發展現代精品高效特色農業。
“要發揮好優勢,發展好產業集群,還必須有一個有特色的平臺和載體去承接,那就是‘特色縣城建設’。”鐘沛東說道。
記者注意到,乳源縣委、縣政府當前正在大力統籌推進城市提升、全域旅游、創文工作,其目標就是要把乳源縣城建設成為“民族風情濃郁、生態景觀壯美、休閑浪漫”的特色之城。
“縣委、縣政府將乘十九大的東風,把特色縣城建設三年規劃的各個重大項目一個一個抓落地,一個一個建設成為精品工程,力爭到2020年,縣城初步形成具有文化傳承、法治優良、環境優美、特色顯著、生態宜居的美麗之城。”鐘沛東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有如暖人心的東風,激蕩在百里瑤鄉,在人們的心里引發出深深的波瀾。“和美瑤城、幸福乳源”的愿景,不僅讓人充滿向往,更激勵著22萬瑤漢人民踏著前進的鼓點,邁向新時代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