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法規 > 政策解讀

        關于《乳源瑤族自治縣生態功能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時間:2023-11-27 17:00:25 來源:縣司法局 訪問量: -
        【字體:

          一、規劃編制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統籌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各項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乳源瑤族自治縣生態功能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在全面總結梳理生態環境現狀與存在問題、充分銜接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遵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體現生態保護修復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原真性,聚焦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系統謀劃全縣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主要任務、重大工程,是乳源瑤族自治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的指導性規劃。

          二、規劃編制內容

          一、生態系統現狀。系統總結我縣森林生態系統、水生態系統、礦山地質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現狀。

          二、主要生態問題。從森林資源質量、水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礦山開發利用與地質災害環境問題、耕地資源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五個方面具體說明了我縣的主要生態問題。

          三、規劃總則。《規劃》提出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堅持長遠結合、久久為功,綜合考慮流域上下游的關系、區域間生態功能的互補作用,以及自然生態的系統性和生態功能的完整性,按照整體規劃、總體設計的思路,統籌規劃;三是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科學配置保護和修復、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進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范圍為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全域范圍。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25年。提出了至2025年,生態空間格局逐步完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受損山體地質環境得到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耕地安全利用與修復有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得到提升等目標愿景。

          四、總體布局。堅持分區原則,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圍繞省委關于“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部署,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定位,以山水林湖田草等自然資源空間分布為基礎,充分銜接自然保護地體系、飲用水源保護區、“三線一單”管控分區、林地功能分區等生態功能與生態環境分區,根據主導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類型以及存在的關鍵問題,劃定生態保護修復區。把乳源瑤族自治縣生態保護修復區劃分為5個,分別為西北部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水源涵養功能維護區、西部水源涵養功能維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區、東部城鄉生態保護修復與礦山環境修復治理區、中部水生態保護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區和南部礦山環境治理區。并對這5個修復區提出了相關的目標要求。

          五、主要任務。從森林生態保護修復、水生態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水土流失防治、耕地保護與安全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六個方面明確了我縣各部門的主要工作任務。具體一是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精細管護森林資源,加大林業執法監督力度、做好森林火險預警;二是深入水污染防治,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三是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四是加強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能力;五是持續推進農業用地提質改造,加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強化耕地保護動態監測監管;六是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體系,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空間,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強化外來物種入侵防治,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力度。

          六、工程項目部署列出了七項相關工程項目,包括乳源瑤族自治縣2023年高質量水源林建設、乳源瑤族自治縣2023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乳源瑤族自治縣武江乳源段治理工程、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山洪災害防治工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修復、生物多樣性調查。

          七、保障措施。從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科技保障公眾參與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